文/好食材研究团队
「地瓜皮」膳食纤维含量比地瓜肉还高,而且富含植化素、维生素;地瓜皮内的蛋白多醣体,可帮助降低血中胆固醇,保持血管弹性、预防血压升高。「地瓜肉」内含不易在小肠被消化利用的「抗性淀粉」,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亦能发挥近似于膳食纤维的作用,是一种低GI、高纤的健康食物。
地瓜挑选重点
1. 外观平滑、没有发芽。
2. 表面没有虫蛀或凹洞,体型匀称。
3. 鬚根太多,表示不新鲜。
4.地瓜去皮切块后会变黑,是因为褐变关係,建议立刻浸泡于盐水中,可防止切口表面氧化变黑。
这样料理,营养力UP UP !
蒸地瓜PK 烤地瓜
经过切块、水煮后的地瓜,绝大部分营养素已流失至汤水里,若不想喝下太多汤汤水水,不妨采用蒸烤方式。蒸地瓜的温度约100℃,不会让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类黄酮等营养成分大打折扣。蒸煮过的地瓜,口感溼润,能保留较多的营养素,但香气不如烤地瓜。
烤地瓜的温度通常在150℃~ 200℃以上,能让地瓜内的蛋白质和醣类产生梅纳反应,增强地瓜香气,口感也比较香醇软Q。此外,针对体型较粗壮的地瓜,可采用先蒸后烤的方式,以充分保留地瓜中的黏液蛋白,这种成分能维持血管壁弹性,进而防止动脉硬化,同时保护呼吸道和消化道。
「三不一中」法则
不要生吃:烹煮后的地瓜,淀粉中的「气化酶」会被破坏,食用时才不会出现腹胀、打嗝或反胃等不适症状。其次,透过加热,也能使可溶性纤维容易被人体消化,让醣链变短,增加地瓜甜味。
不要单吃:地瓜的蛋白质含量较低,若作为主食,蛋白质可能不足。
不空腹吃:地瓜的含糖量极高,空腹吃容易产生胃酸,增加胃食道酸逆流的风险。
中午前吃:地瓜中的钙质,在进入人体后大概需要经过4 ~ 5 小时才能吸收,而人体吸收消化钙质又需要维生素D 辅助,白天的阳光,可以帮助人们生成维生素D,并增加钙质的吸收与转化。
本文摘自《料理作法转个弯,全营养不流失》/好食材研究团队/和平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