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董中看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的传说中端午节的风俗有

发布时间 2018年10月22日 14:51    编辑:fashion    来源:[db:出处] 资讯 » 今日看点

  我国的端午节是一个充溢文明魅力的节日,以端午为体裁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即便在古董的国际里,也不时闪现着端午痕迹。让我们走进古董,看看古董里的端午风俗。

  明德化白瓷屈原像

  明德化白瓷屈原像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因与贵族定见相左而被驱逐出京,流放到沅、湘流域一带。屈原因爱国心切写下了《怀沙》,之后便抱石投汨罗江而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绚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身后,人们为了留念屈原,逐步形成了赛龙舟和吃粽子的风俗。这件明代德化白瓷屈原像,高23厘米,底7.6x6.1厘米。屈原一副士大夫装束,一手放在胸前,眼睛凝视前方,好像在思索楚国的命运。此像制造精密,质地坚密,晶亮如玉,釉面润泽,呈现出象牙质感。

  黄地粉彩赛龙舟双耳瓶

  黄地粉彩赛龙舟双耳瓶

  粉彩是在五颜六色的基础上,受搪瓷彩制造工艺的影响而创烧的釉上彩新种类。因其烧成温度较五颜六色低,而五颜六色较五颜六色多,所以色彩比五颜六色柔软鲜艳,故又有“软彩”之称。此瓶高28.9厘米,撇口、细颈、溜肩。颈部在黄地上绘缠枝莲花,两边饰双耳;腹部白地粉彩通景绘赛龙舟图,远方千山万壑,近处堤岸楼阁,水中龙舟竞技,岸上儿童点燃爆仗,局面严重火热;近底处、足外墙别离饰以满意花卉与回纹。

  瓷胎矾红钟馗鼻烟壶

  瓷胎矾红钟馗鼻烟壶

  钟馗为民间传说中趋凶避鬼的真神,原为唐朝人,因长相狰狞遭小人毁谤武举未中,触阶而亡。后托梦唐明皇,誓除全国恶鬼。由此钟馗的形象便在民间广为流传,是我国大众脍炙人口的吉祥图画。钟馗也是端午节常呈现的体裁。此壶高6.3厘米,呈扁圆形,直口,圈足,上配裹铜矾红盖。双面所绘纹饰相同,矾红立姿钟馗,头顶天脚登时。乱发蓬髯,双眉倒竖,目光炯炯,左手执剑,右手怒指,面貌威严可怖。瓷胎,胎质细密,釉色光亮。

  青花五颜六色人物五毒纹盘

  青花五颜六色人物五毒纹盘

  青花五颜六色是明清时期闻名的彩绘瓷种类之一,由宋金红绿彩瓷开展而来。青花五颜六色是在已高温烧成的青花瓷器上,用釉下青花与多种金属为着色剂的釉上彩料制作图画斑纹,再经低温烘烤而成的。此盘口径16厘米,撇口,浅弧壁,圈足。通体以青花五颜六色装修。盘心绘张天师驱五毒图。张天师胯下骑猛虎,手挥宝剑,周围描绘蟾蜍、蝎子、蛇、蜈蚣、壁虎等,辅以松树、花草、山石纹等。内壁绘相间摆放的菖蒲叶、折枝石榴花、艾草等。从此盘上的装修体裁看,这应是一件万历时期景德镇御窑场专门为宫殿烧造的供端午节运用的应景物品,图画寓“袪毒辟邪”之意。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