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荷锄务农归,温泉沐浴清汗水,如淋玉官甘露汁,百疾不沾长寿岁。”
一年中,人体的气血在夏季最旺盛,这是中医提倡“冬病夏治”的一个重要原因。夏季也是药浴的最佳时节。药浴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即用药液或含有药液水洗浴全身或局部,其形式多种多样。洗全身浴称药水澡:局部洗浴的有烫洗、熏洗、坐浴、足浴等之称。《黄帝内经》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对因外邪侵入而致病者,用热水浸浴使之出汗,让邪从汗出):《礼记》中有“头疮则沐,身有病则浴”:清朝著名外治大师吴尚先在《外治医说》中将药浴细分为洗、沐、浴、浸、浇、喷等,认为内、外、妇、儿、五官科之疾,皆可用药浴法。
太极邓伟标 - 色
药浴对养生的作用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要用于外科疾病。现代研究证明,药液洗浴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少渗出,起到消肿、消炎、止痛的作用。我国历代医家十分重视洗浴方法的应用。《医学源流》说:“外科之法,最重外治。”而外治法中,洗浴疗法又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清代吴谦的《医宗金鉴》从外科角度对药浴疗法进行了概括,认为“擦洗之方,乃疡科之要药也”;“洗有荡涤之功,涤洗则气血自然舒畅,其毒易于溃腐,而无壅滞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对洗涤方法的具体应用作了介绍:“凡肿在四肢者,溻渍之;在腰腹脊背者,淋之;在下部者,浴之。俱以布帛或棉蘸洗,稍温即易,轻者日洗一次,重者日洗二次,每日洗之,不可间断。”
夏季药浴的注意事项
药浴用药亦需遵循处方原则,辨病辨证选药。即根据各自的体质、时间、地点、病情等因素,选用不同的方药,各司其属。煎药和洗浴的具体方法也有讲究,将药物粉碎后用纱布包好,或直接把药物放在锅内加水煎取亦可。制作时加清水适量,浸泡药材20分钟,然后再煮30分钟,将药液倒进盆内,待温度适度时即可洗浴。
水温适宜泡浴前必须先淋浴洁身,浴后应立即用温清水冲洗干净,拭干皮肤,及时穿衣服。一般而言,热水药浴(39℃-45℃)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伤后遗症、肥胖及银屑病等;神经过度兴奋、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等的药浴温度,以相当于或稍低于体温为宜;25℃~33℃适用于急性扭挫伤。药浴时室温不应低于20℃,局部药浴时应注意全身保暖,夏季应避风,预防感冒。
药浴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香汤浴。所谓香汤,就是用中药佩兰煎的药水。其气味芬芳馥郁,有解暑祛湿、醒神爽脑的功效。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云中君》里记述:“浴兰汤兮沐芳华。”其弟子宋玉在《神女赋》中亦说:“沐兰泽,含若芳。”从清代开始,药浴就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受到中医的推崇。
药浴
好处多
1全身沐浴
借浴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孔开放,起到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
2头面浴
主要是将中药浴液倒入清洁消毒的脸盆中,待温度适宜,洗头、洗面。该浴法在面部皮肤美容和护发美发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对头面部疾病也有治疗作用。
3手足浴
手足洗浴,除治疗皮肤病、软组织损伤等外,还具有护肤保健作用。手的美感标准是洁净、细嫩和滋润,适度地洗浴手部,不仅能清洁皮肤,而且能防止皮肤老化。
当你在一天劳累之后洗个药浴,然后更换衣衫,这样不仅可以清除皮肤污垢,也可解除疲劳,增进血液循环,使人感到身心舒畅,不失为一种生活的享受。药浴不仅有医疗保健作用,还可以防治多种疾病,增进健康,是延年益寿的一种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