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时装周 - 探讨高桥盾对 Stanley Kubrick 如此沈迷的原因

发布时间 2019年01月24日 14:56    编辑:fashion    来源:本站 资讯 » 品牌头条 » 原创

在刚刚结束的巴黎时装周里,有两场时装秀几乎同时引爆了社交媒体:一个是 Raf Simons,另一个则是由高桥盾主理的 UNDERCOVER。同样将来自上世纪的先锋青年文化拿捏得精准到位,乐于从音乐、电影等流行文化中汲取文化养分,也曾不约而同地在多个季度致敬后朋克乐队 Joy Division,在去年联手举办一场盛大的 After party 后,两位设计师这季再次默契地用作品隔空呼应。


一位以 David Lynch 的两部代表作 —《Wild At Heart》(我心狂野)和《Blue Velvet》(蓝丝绒)为灵感,在没有 KPI 考核下以一份漂亮答卷回应「销量毒药」的质疑;另一位则再次运用鬼才 Stanley Kubrick 的经典电影,通过一场近乎舞台剧般、充满朋克味儿的秀,以及每一件融合著他怪诞奇幻、复杂而反传统精神的设计,展现著他带有些许扭曲的英雄主义,对高桥盾而言,UNDERCOVER 不仅是衣服,更是向世界发声的方式。

有目共睹的是,鬼才导演 Stanley Kubrick 已几乎连续三季在 UNDERCOVER 中「客串」,将其在影史上不容忽视的美学体系,恰如其分地糅合其中。今天,HYPEBEAST 便来梳理一下,高桥盾对这位传奇大导演究竟有多著迷。

与鬼才导演跨越时空的「对话」

关于如何将时装以艺术的形式呈现,不喜循规蹈矩、拥有浪漫朋克心结的高桥盾,在运用电影、音乐等文化符号时,并非仅完成形式上的表达,而从秀场布置、印花、剪裁等细节,近乎偏执地丰满其内涵。在刚刚落幕的 UNDERCOVER 秋冬男装秀场上,高桥盾对于 Kubrick 电影的运用,似乎比此前所有系列都来得酣畅淋漓。

01《A Clockwork Orange》(发条橙)
UNDERCOVER | Fall Winter 2019/2020 by Jun Takahashi

UNDERCOVER Fall Winter 2019/2020, @lubakilubaki

早在 UNDERCOVER 先行的 SS 19 LOOKBOOK 中,高桥盾就为这次时装秀埋下了伏笔 — 灵感来源于科幻电影史上第一部关于人类精神领域的悬疑片《发条橙》。改编自 Anthony Burgess 同名小说,由 Stanley Kubrick 执导,大量暴力、裸露、性暗示的内容直接把矛头指向了病态的社会,也因此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昏暗的灯光、马戏团的巨大布幕、混沌缭绕的烟雾,营造出黑暗神秘的氛围,模特宛如从小说中直接走出来的罗宾汉,衣服上的印花不断出现《发条橙》中那个无恶不作、邪恶又迷人的暴徒(由 Malcolm McDowell 饰演的主角 Alex)。音乐与死亡、高雅与暴力,如同硬币般诠释著人性的正反面,这种暗示也出现在了 UNDERCOVER 时装秀的邀请函上。

UNDERCOVER Fall Winter 2019/2020 show invitation

邀请函直接从 16 世纪著名古典主义画家卡拉瓦乔的名作《Supper at Emmaus》上「剪下」,秀场里来自 17 世纪早期的街头服饰与《发条橙》的经典场景来回穿梭,暗示著离开画架前的卡拉瓦乔,即扮演著现实里 Alex 的角色。从来没有一位画家在作品里如此直白地描绘混乱、暴力与杀戮,一切恐怖、失控、摇曳、尖叫、惊恐的场景就好似被定格。他的人生也一如他的作品,充满著危险的气息,生性易怒、幻想成为骑士的卡拉瓦乔即便仅有短短 39 年生命,却极尽暴力、酗酒、豪赌之事,与几百年后出现的人物 Alex 遥相呼应。

与同一天走秀的 Valentino 「撞」印花也并非偶然,一场相谈甚欢的对话,让 Pierpaolo Piccioli 忍不住力邀高桥盾合作。由于引用了美国恐怖科幻作家 Edgar Allen Poe 的相关内容,于是便有了本季 Poe 肖像和宇宙飞船相结合的印花。身著红衣谢幕的佐罗,《发条橙》里的 Alex、穿越时空的卡拉瓦乔…… 高桥盾用如同歌剧般荒诞夸张的表现手法,在秀中「讲述」发生在 17 世纪、20 世纪下半页的那些极端混乱、却又奇幻幽默的故事,将他离经叛道却又浪漫至极的审美体系一展无遗。

Valentino FW19 Menswear Fashion Show

Valentino FW19 Menswear Fashion Show

02《2001: A Space Odyssey》(2001:太空漫游)
UNDERCOVER | Pitti Uomo 2018 F/W

UNDERCOVER Fall Winter 2018

将高桥盾对 Kubrick 的致敬之路回溯至 18 秋冬季度中,相信你可以马上回忆起一个完整的太空之旅。《2001:太空漫游》不光是影史的奇迹,也是整个荷里活太空电影中不可忽视的存在。从视觉效果到叙事架构,各式元素几乎都具有开创性。在这部电影中,无论是场景设计、戏服挑选还是台词安排,Stanley Kubrick 构筑出一种独特而强大艺术语言,作为 Kubrick 忠实影迷的高桥盾,在 UNDERCOVER 18FW 系列无论是掺入哪一项为灵感来源,结果都十分惊艳。

最令人深刻的设计,当然就是率先吸引「影迷」关注的几个 Full-print 系列服饰,几乎是还原了电影好几个经典瞬间。作为高桥盾或 UNDERCOVER 品牌近 5-6 年来最具代表性的表达形式,Full-print 的优势便是能够醒目又巧妙、直接而具体地将人们引入主题,这无疑也是高桥盾在前两年的「视觉摇滚时装」之后、又一个令大众能够乐于接受并且为此买单的「一招鲜」。

此外,服装上反覆出现的文字标语,同样是高桥盾在 18FW 中高度致敬《2001:太空漫游》的细节,这也是设计师的招牌玩法:「HUMAN ERROR」、「HAL 9000」、「WARNING」、「COMPUTER MALFUNCTION」、「CAUTION: CONTAINS EXPLOSIVE BOLTS」…… 当这些将电影中涉及到的主概念、视觉传达细节甚至台词,全部以极为醒目的标语呈现于服装上时,这些时装界最为低成本的记忆载体,带著其储存的 Kubrick 太空世界在秀场一同迸发。

03《The Shining》(闪灵)
Undercover | 2018 S/S R-T-W

继续回溯,UNDERCOVER 对 Kubrick 的热爱依旧有「迹」可循。在 2018 女装高级成衣春夏系列中,高桥盾不光把巴黎洲际大酒店改造成了影片中的 Overlook Hotel,更让 Wendy Carlos 与 Rachel Elkind 为《闪灵》创作的配乐直接在会场中回响。与 2004 年的「Languid」有著异曲同工之妙,本个季度中每个造型均以双模特作为展示,只不过目的从「溶解前/后」演变成了关于「两面性」的叙述。在这些囊括著 Cindy Sherman 式的暗黑华丽美学过后,高桥盾将整场秀的最后一套造型再度押回了 Kubrick 主题。他将《闪灵》中的双胞胎再度重现,并以两种不同的状态营造出诡诞的氛围,给观众带来视觉与精神上的双重震撼。

Kubrick 的美学世界


以三季的设计灵感,去致敬同一位导演,可见 Stanley Kubrick 对于高桥盾从审美至精神上的深远影响。从痛戳政治小丑软肋的《Dr. Strangelove》,奠定恐怖片经典画面的《The Shining》、对科幻题材有著远见卓识的《2001: A Space Odyssey》,以及灭绝人性的《Full Metal Jacket》和体现反抗强权的《Spartacus》,毫无疑问,Kubrick 这个极不安分的怪才,却几乎在整个影史树立了丰碑林立的标杆。他的美学体系是如何影响后世无数的时装设计师、电影导演、以及创意工作者,从以下 4 个关键线索便可见端倪。

01 Stanley Kubrick 的电影「色盘」

Stanley Kubrick 签名式的电影语言有很多,单点透视中央构图营造或紧张或惊悚的氛围,隐喻极大信息量的陈设细节,而电影中反覆出现的那些鲜艳和谐的「色盘」,也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要概括 Kubrick 的常用色,就会是银色、白色与黄色之间的不确定颜色。它不似 80、90 年代的色彩一般绚烂明亮,却由于跟银幕本身色彩更贴合,因此也更容易满足人们在观看时的视觉心理,营造出温柔又梦幻,残酷却也不乏浪漫的视觉效果。早前我们曾经报道一部总结了 Kubrick 运用色彩的短片,从《2001:太空漫游》、《发条橙》到《闪灵》、《大开眼界》,通过众多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典画面,展现大师是如何通过颜色表达人物特性、引导观众情感。

02 天赋异秉的光影捕手


Kubrick 对于镜头的把控,从他作为一名摄影师的时候便开始了。他 17 岁便开始给美国双周刊杂志《Look Magazine》拍照,也是该杂志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摄影师,五年内贡献了超过 1,3000 张照片,主要为纪录片风格,此时距离他的首部纪录片《拳赛之日》诞生仅有五年。Kubrick 电影中那些夸张的打光、签名式的大特写、深焦镜头,都可以在他早期的摄影作品中寻得踪迹。他并不挑剔器材,旁轴相机、柯达公司生产的 Super-XX 黑白底片,他游刃有余地赋予画面强烈的情感冲击,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之后的电影画面之中。Kubrick 的母亲精心保留著当年儿子为杂志拍摄的专题组照剪贴本,作品从社交名人到擦鞋童,有街头聊天的人,也有自助洗衣店里的顾客,他用镜头展现著纽约各个阶层的社会风貌。

03 偏执的完美主义者


天才往往对于细节有著极度偏执的把控,而 Stanley Kubrick 的完美主义,是足以推动一个电影产业发展的存在。比如在拍摄《2001:太空漫游》时,为了营造无重力效果,他不惜斥巨资请来 NASA 工程师,建造一座高 12 米、宽 2 米,重达几十吨的离心太空舱模型,就连舱内厕所门上的使用守则,都由导演本人亲自撰写,直接推动了整个电影行业的模型布景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不仅如此,他还几乎修读了一遍航天工程,因此这部电影即便出产于半个世纪前,却依然是科学漏洞最少的科幻片,当 1969 年阿波罗登月宇航员缓缓步入太空轨道的时刻,也不禁惊叹于眼前的画面与在 Kubrick 电影里看到的,简直一模一样。他还不仅懂得设计画面,就连《闪灵》的音轨图表他也全程严格把控。在拍摄《斯巴达克斯》一幕横尸遍野的戏份时,他将扮演尸体的几百名演员按序号排列,以此精确调整每个人在画面中的位置。而在拍摄《Barry Lyndon》时,为了真实地重现古装片的场景,他完全采用自然光拍摄,拥有深厚摄影基础的他,还专门弄来一个用于美国航天卫星的 F0.7 镜头。

04 Kubrick 式美学的延续

Kubrick 所影响过的艺术家不在少数,英雄惜英雄的情怀在诸多著名导演的作品中随处可见:Wes Anderson 将他视为偶像,强迫症式的中轴对称构图,变焦、移动镜头的使用,甚至是在电影中掺入「Futura」字体的习惯,几乎都来自 Stanley Kubrick 的启发。Kubrick 处女作《杀手之吻》中所运用到的多线索叙事、时空剪辑、大量闪回和突进的镜头,将超时空电影的艺术美学快进了近半个世纪,即便票房惨败,观众一头雾水,却为 Quentin Tarantino 和 Guy Ritchie 等人开辟了全新的电影叙事方式。Stanley Kubrick 还是 Steven Spielberg 的精神导师,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他们曾经通过传真机来探讨关于人工智能的看法;Woody Allen 直接发出「在导演的万神殿中,最高的两个位子属于 Orson Welles 和 Stanley Kubrick。」的敬仰感叹。George Lucas 直接用《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向 Kubrick 最具影响力的科幻经典《2001:太空漫游》致敬,《血色将至》导演 Paul Thomas Anderson 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 Tom Cruise 带他进入《大开眼戒》的片场亲身观摩。Stanley Kubrick 曾经如此总结过自己对于拍电影的热爱:「大荧幕是一种很神奇的媒介,它能够传达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传达的情感,直击人们的心灵,它拥有著超凡的力量。」

而将 Kubrick 的美学与精神融会贯通的高桥盾,在延续 90 年代令人目眩的精彩时装秀之后,依然凭借著反叛自我的态度,用他所构筑的时装世界,向全世界发出专属于 UNDERCOVER 的世界观:

「WE MAKE NOISE NOT CLOTHES」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