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现代医院好吗靠谱吗 为您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发布时间 2018年07月26日 11:53    编辑:landyliao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资讯 » 视点中国

对于大肠息肉,你了解多少?息肉跟癌症有什么关系?息肉是否该切除?......

“息肉”种类有很多种,例如鼻息肉、肠息肉、胆囊息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肠息肉”的世界!

大肠息肉——就是肠管内面长的“肉疙瘩”

什么是结直肠息肉?用书面话说就是肠粘膜表面隆起性的病变,通俗点说,就是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

这些“肉疙瘩”有好又坏,有的息肉相对安全,有的却不会自行消退,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最终变成可怕的肠癌。

从息肉到癌,中间的时间大概是10-15不等,如果我们在这段时间中采取措施,及时切除息肉,就能有效阻止癌变发生。所以,结直肠癌还是实体肿瘤中很容易预防的。

大部分80-95%大肠癌从息肉演变而来

从息肉变成癌要很长时间。大部分结直肠息肉转变为结直肠癌需要经过10年以上的时间,在此期间,医生有足够的时间找到息肉,当然前提是您得让医生去找。

如上图所示,结肠息肉30年左右演变为癌前病变,5-10年演变为癌症,后浸润、转移。

结肠癌的癌前病变是指已证实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包括:锯齿状腺瘤、腺瘤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炎症性肠病相关的异性增生。

通常来说大肠癌在中老年人群较多见,但在我国,大肠癌呈年轻化趋势较,这跟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有大肠癌家族史、经常酗酒、吃红肉、加工肉及精制谷物、低体力劳动、吸烟、肥胖等人群患癌的风险也比一般人更高。

不是所有类型的息肉都会转变成“癌”

大肠息肉是大肠粘膜表明的赘生物,是一个笼统的称呼,大肠息肉有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的都会恶变。

从整体来讲,大肠息肉可以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高,非腺瘤性息肉很少恶变。

非腺瘤性息肉主要有:幼年性息肉和炎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多见于小孩,多见于10岁以下的幼儿,通常是单发的,直肠多见,属于一种错构瘤,很少癌变。

炎性息肉:是因为肠道的慢性炎症刺激引起,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常见于:慢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道阿米巴,肠结核,血吸虫等感染性疾病,癌变几率很低。

腺瘤性息肉主要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管状腺瘤这三种,管状腺瘤最为常见。

腺瘤性息肉最容易癌变

腺瘤性息肉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少见,病人子女发病机率为二分之一。其临床特征为大肠弥漫腺瘤性息肉,息肉数目多在100颗以上,如不及时治疗,几乎100%的病人会发生息肉癌变。

胃息肉分两种,一种叫腺瘤性息肉,是由密集的排列拥挤的增生旺盛的腺体组成的,因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可达10%—30%,被人们称“癌前病变”;另一种叫增生性息肉,也叫炎症性息肉或再生性息肉,属于腺体增生延长,排列比较紊乱,腺体之间有较大空隙,有的中间夹有未成熟的细胞。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只有0.4%。此外,还有与胃息肉有所不同的息肉变,如幼年性息肉变,无恶变倾向;弥漫性息肉变,癌变率可达20%;还有遗传性息肉变等。

大部分的息肉可在内镜下切除

肠息肉是肠道癌症的癌前病变,但早期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减缓癌症的发生发展。

目前,内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大部分良性结肠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而无需手术治疗。在肠镜检查过程中发现一些直径很小的炎性或增生息肉可以直接用活检钳夹除,既去除了病变又留取了病理以明确诊断。内镜下治疗息肉的技术包括高频电切除术、黏膜切除(EMR)、黏膜剥离术(ESD)、氩气刀灼除术等。例如,对于较大的息肉或早期结直肠癌,可以利用EMR、ESD将予以切除,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但需要注意的是,切除息肉之后的创面会有出血、穿孔、感染的风险,尤其像EMR和ESD,由于其切除创面大,风险概率较高,往往需要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出院。

当然,有一部分并不适合内镜下切除,比如病理提示癌细胞浸润至黏膜下层或者体积过大的息肉,需要医生的准确判断。

息肉切除是否能——劳永逸?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据研究结果显示,息肉切除后复发率较高,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且仍具有癌变的危险。

国外患者直肠腺瘤摘除后3-5年内的复发率在20%-50%,而国内患者1年内累计复发率为38.1%, 2年内累计复发率为78.2%。进展性大肠腺瘤摘除后1年、5年的再发率分别高达59.46%和78.07%。

如此可见,定期复查非常重要。

确保定期复查

由于肠腔结构的特殊性以及肠蠕动的特点,可能存在肠息肉的漏诊,而且结肠息肉容易复发。因此,结肠息肉患者复查时机要综合考虑息肉的病理类型、癌变的风险、切除情况等等,从几个月到两三年不等,这需要医生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肠息肉大致可分为炎性息肉、错构瘤息肉和腺瘤息肉,其中炎性息肉、错构瘤息肉几乎不会癌变,而腺瘤息肉癌变的几率相对较高。临床上,有近80%的大肠癌是由肠息肉转变而来,而高危性肠息肉完全可以通过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并切除

另外,不管息肉是否切除,都需要定期复查,以预防癌变。

关注大肠息肉,您必须要了解的常识!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